4000-383-600
您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常见问题

【融德育儿宝典】宝宝做错事如何教导认错

[ 2015-06-16 ]

导读

 

孩子不是生来就会道歉,他需要学习。大多数孩子事后都知道自己错了,也感到懊悔,但是很多孩子都觉得开口道歉很难。在每一个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任性,不讲道理这一阶段,就跟大人的青春期或更年期是一样的,不用过分的因为宝宝任性而大动干戈。

 

这时候采用一种转移其注意力或冷处理的方法都行,或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谈话:“宝宝你刚才不高兴了?告诉妈妈你怎么了?”宝宝马上会感觉到你是关心他的,而且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,他会很快的释放刚才的不愉快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是不会经常任性的,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一定要耐心呢,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呦!

 

 

 

以身作则,引导方式:

 

a1、家长要教孩子学会道歉。比如,当孩子把球丢到另一个孩子身上时,你可以小声告诉孩子:“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,但是最好对他说‘对不起,你没事吧?’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。”
    a2、告诉孩子表示歉意的行动和言语同样重要。如果孩子做错事后只是耸耸肩,没有任何道歉,家长要告诉他:“弟弟在哭,你最好把手搭在他的肩上,对他说对不起。”
    a3、教孩子在道歉后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。如果孩子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,帮助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,或者买一个新的赔给人家。
    a4、如果孩子坚持不肯道歉,你可以用迂回的办法。“乐乐,什么时候妞妞不哭了,你才能出去玩,在此之前,你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你的房间里。”
    a5、家长也要以身作则,知错认错,为孩子做出表率。


 

认错=学会认识错

 

“小明,你把爸爸的杯子打破了,快说对不起!”一般家长在孩子犯错时,常希望他当下就能承认过错,但这样的想法是完全不正确的。不论孩子是无心或刻意犯错,父母都应探究其行为原因、时机、年龄与认知是否足够,再从错误中去修正内容。家长要知道孩子到底错在哪,并非仅看到他的言行表现,而应着重于其背后意义。
    认错应是让孩子“学会认识错”,而从认识错到承认错,中间的铺陈很重要。家长宜以适当的方式引导,才不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损,或是有负面形象介入。以孩子乱丢杯子为例,事件发生后,家长应先抱住他,并告诉他:“爸爸是爱你的,但是爸爸要让你了解这是怎么回事。你丢杯子,是因为心情不好呢?还是想要玩它,试试杯子坚不坚固?”先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,再慢慢引导他说出行为动机,让他知道错不代表不好,只是该言行举止不被允许,或者是不恰当的。

 

 

教养方式VS认错态度

 

 

1、 威权式
孩子做错事时,若家长采取威吓的方式来对待他,孩子会担心、害怕受到爸爸妈妈的惩罚,因而更不敢承认错误。卢雯月表示,在威权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小孩,大部分会逃避自己的过失,因为他们已经想到认错后会遭受严厉责难,心生恐惧下,便选择隐藏或说谎。

2、 溺爱式
现在家庭普遍都是双薪制,家长平时忙碌,无暇陪伴孩子,因此多半怀有一种补偿心理,对于孩子所要求的,总是极力满足,使得家里的小宝贝成了无法无天的小霸王。家长一旦宠坏了孩子,当他做错事时,便选择纵容或视而不见的溺爱方式,孩子在不觉得自己有错的情况下,当然更不愿意认错了。家长若是采溺爱式教育,会让孩子变得比较没有同理心,更易混淆他的是非价值观,当父母对错误行为没办法即时修正时,孩子容易一错再错,变成“知错不能改”的个性。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对于喜欢的东西都想占为己有,即使是别人的东西,他也想抢过来,这样的恶习,不只让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差,父母的管教也会更加困难。
3、 民主式
如果家长的管教方式是很民主的,孩子不肯认错,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年龄小,看不出来自己错在哪里,也可能孩子还在气头上,心情还没平复;这时家长应先安抚孩子的情绪,再慢慢和他谈刚刚所发生的事情。民主的父母,孩子大多愿意和家长诚实说出自己的想法,并为错误道歉,因为孩子知道,爸爸妈妈是可以沟通的,只要据实以报,父母不会对他拳脚相向或是随意辱骂。


教养小叮咛
父母的教养方式,虽然会影响孩子是否愿意认错,但与孩子本身的特质更是密不可分。假如父母是威权式教育,但孩子脸皮很薄,一旦孩子犯了错,就更不愿意说出来;而脸皮薄的孩子,碰到民主的父母,就会愿意说出心里的话。家长的教养方式需配合孩子的特点,并培养出双方默契,才能让亲子相处更为融洽。小朋友的能力是靠模仿而来的,如果家长本身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都不肯轻易认错,孩子便会观察并学习这样的经验,因此父母的模范很重要。倘若家长本身的态度是不友善或是令人难以接受的,孩子便会遵循此标准,即使愿意认错,心里却是不服气、不顺从的,反倒易养成孩子阳奉阴违的态度。

宝贝!你在担心什么?
犯错后的处罚通常是肢体的,或是直接剥夺孩子的权益,因此孩子不认错,很可能是不敢认错。孩子的错误是可以被讨论的,家长应教他认识错误的行为,并告诉他该怎么承认错误,以及坦白的好处与不承认的后果。家长不妨告诉孩子:“妈咪知道你现在很害怕,但是妈咪保证不会打你。”让孩子认识错误,并了解认错的好处,不仅能让生活更顺利,亦能增进亲子关系。以同理心的方式,在孩子犯错后,让他藉由角色模拟来将心比心,反求诸己,不仅能减少孩子犯错机率,还能让他学习三思而后行。


2种常见的犯错状况
犯错状况可分为具体与抽象两种。举凡出现物品破坏、言语刺激等具体事件与行为,都属于明显的犯错,如打人、咬人、骂人等。而抽象的犯错,则是做这件事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,像是偷窃、说谎、翘课等。不过孩子所犯的错是否符合错误条件,抑或只是无心之过,就要视孩子的年龄认知、能力与状况而论。举例来说,如果妈咪硬要带3岁的小朋友去歌剧院,他在演出时吵闹是正常的情况,因为孩子的年 龄幼小,尚未了解礼仪规范,家长不该加以斥喝。

 

不肯认错的3个原因

 

1、是非观念不足
    孩子是非观念不够,有两种可能,一为没有人教他什么是对与错,再者可能是孩子本身比较自我中心。尤其是4岁以前的小朋友,因处于自我中心期,容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不在乎他人感受,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。
2、冲动控制不够
    有些孩子,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做,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。比如说,孩子本身注意力较不集中,便难以压抑冲动的情绪。但冲动控制差的孩子,所犯的错并非刻意的,不愿认错的原因在于他并非故意犯错。
3、缺乏责任感
    清楚自己应达成什么要求,却刻意不做到,事后仍不肯认错,这样明知故犯行为,是最严重的。这些小孩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,会以此方式来达到目的,若家长不正视此问题,久而久之,会让孩子误以为犯错行为是亲子间的正常相处模式,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刻意不认错的原因。